编者注:政府采购信息报联合政府采购信息网定于2025年3月19日-3月21日在北京举办“20届政府采购集采大会”,会议主题为:政府采购的标准化·电子化·专业化。本网推出会前特稿,欢迎持续关注此次大会的消息。
在全面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进程中,政府采购正经历着从程序规范向效能提升的深刻转变,其标准化、电子化和专业化建设已成为提升政府效能、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。2024年7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政府采购领域“整顿市场秩序、建设法规体系、促进产业发展”三年行动方案(2024—2026年)》(以下简称《三年行动方案》)对此也明确了多项任务。应如何推动政府采购标准化、电子化与专业化建设落地呢?
标准化建设破解政府采购乱象行为
面对天价采购、豪华采购的质疑,低价恶性竞争的乱象,以及采购物品货不对板的问题等如何解决呢?有政府采购业内专业人士提出,标准化建设是破解政府采购乱象的关键,《三年行动方案》明确提出制定统一政府采购标准和规范,并建立标准化采购流程和管理制度。
为推动政府采购需求标准建设,财政部2021年印发《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办法》(财库〔2021〕22号),构建了以采购需求特点为统领的采购方式、评审方法、定价方式、合同类型的五位一体的交易体系,已成为各级政府采购需求范本制定的基础依据。2020年到2023年,财政部联合相关部门陆续印发了商品包装、快递包装、绿色数据中心以及台式计算机、便携式计算机、一体式计算机、工作站、通用服务器、操作系统、数据库10类产品的需求标准。2023年起,财政部安排相关集中采购机构和省级财政部门,对几十个通用类货物服务品目开展需求标准的研究,目前印发了物业管理服务、专利商标代理服务采购需求试行标准,为采购人提供了明确的标准参考。
作为政府集中采购的“国家队”,中央国家政府采购中心积极推进采购需求标准体系建设,已上线28个品目的采购需求标准、导引和采购范本。同时,与多家单位合作编制医院物业服务、高校保安服务采购需求标准导引以及部门集采品目需求标准,为采购人落实好主体责任提供了专业支撑。
在地方实践中,四川、湖北、宁夏等十余省份相继发布标准化采购文件范本,河南、云南等地创新推出“负面清单”“风险防控制度”,从源头堵住漏洞。通过统一文本、规范流程、强化审核等,加强采购文件编制监督与管理,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,降低采购风险。
电子化建设力破低效和暗箱操作问题
如何解决政府采购暗箱操作问题,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和采购效率?如何解决评审专家资源不足和权力寻租的问题?不少采购人认为,电子化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当前,政府采购电子化建设已形成“中央定标准、地方创特色”的良性互动格局。
自2006年财政部首次把电子化政府采购列入工作要点,政府采购电子化进程不断加速。2018年《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方案》将“互联网+政府采购”上升为国家战略,2019年财政部发布《关于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优化营商环境的通知》(财库[2019]38号)要求构建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数据交互规范。经过数年实践,2023年财政部印发《关于进一步提高政府采购透明度和采购效率相关事项的通知》(财办库〔2023〕243号)明确省级财政部门可建设本地区电子化平台,鼓励具备条件的部门和地区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,但涉密项目除外。
据了解,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,部分地区甚至已强制电子化,取消了线下纸质交易。在搭建方式上,政府采购电子化系统采用了政府自建、政府购买服务以及依托现有系统整合等多种模式。经过多年的发展,政府采购电子化系统呈现出技术成熟、便利化高、透明度高、用户满意度高的特点。未来,随着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,有望与人工智能融合创新,提供智能辅助服务,进一步提升执行效率和规范性。然而,政府采购电子化系统也面临着信息安全风险、技术依赖以及费用问题等,亟需关注和解决。
专业化建设解决集采机构竞争瓶颈问题
在集中采购机构竞争机制建立的背景下,如何破解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竞争瓶颈问题呢?集中采购机构纷纷表示,应当提升自身专业化建设,具体可以从采购文件编制、协助采购人做好采购需求与履约验收、建立培训机制与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入手。
一是提升采购文件编制与组织能力。集中采购机构应注重内容规范和评审因素的细化量化,制定采购文件范本,并紧跟政策法规更新,提高编制效率和准确性。同时,严格遵守政府采购法律制度,公正、客观、审慎地组织评审工作,切实维护评标秩序,严厉制止违规行为。
二是助力采购人完善采购需求与履约验收。通过审核、公示采购需求,征询供应商意见,确保需求合规合理。在采购需求管理中,做好引导、细化、翻译和补充需求,确保公平、公正。同时强化履约验收,制定详细的方案,明确验收标准,分阶段验收,严防以次充好。
三是建立常态化的内部培训机制和评价体系。通过组织专题讲座、经验分享等活动,以及业务骨干的技能传授和比武,增强团队的整体素质。同时,设立客观、可操作的互评机制,对采购人员进行专业水平考核,并设立内审部门或邀请纪检部门实施监督,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有效性。